图:2018年4月24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三峡大坝,详细了解三峡工程建设、发电、水利、通航、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情况。这是习近平在坝顶察看三峡工程全貌和坝区周边生态环境。\新华社
新华社5日播发题为《习近平的长江情怀》的文章。文章表示:
长江,中华民族的母亲河,从世界屋脊发源,穿高山峡谷,汇百川入海,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,哺育着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。
长江的保护和发展,是习近平总书记长久的牵挂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大江上下,登大坝、乘江船、访农家……一次次深情眺望,一句句殷切叮嘱,一项项深远谋划,情牵母亲河保护,指引高质量发展。通江达海,习近平总书记以全球化视野擘画新时代万里长江图。
一江碧水浩荡东流,人民群众幸福安康,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至美的图景,也是最深沉的情怀。
心系长江之变 治好长江之病
江苏南通,江畔明珠。站在五山地区滨江地带远眺,江水浩浩汤汤,五山临江而立,江岸葱茏蓊郁。“我在1978年来过五山地区,对壮阔的长江印象特别深刻。”2020年11月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第一站就来到这里,触景生情,不胜感慨:“过去脏乱差的地方已经变成现在公园的绿化带,确实是沧桑巨变啊!”
40余载不捨昼夜,滚滚长江见证中华大地的日新月异。“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,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”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,长江承载的是民族发展大计。
改革开放以来,长江沿线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,但在生态方面也付出了代价─习近平总书记痛心地形容,长江“病了,病得不轻了”。
2016年1月,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。“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”“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,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”,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。
牢记重要指示,沿江省份和有关部门着力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,推动转型发展,力度之大、规模之广、影响之深,前所未有。
心系长江之变,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再启长江之行,宜昌、荆州、岳阳、武汉,一路望闻问切,进一步开出药方:“治好长江之病还是用老中医的办法,追根溯源、分类施策。开展生态大普查,系统梳理隐患和风险,对母亲河做一个大体检。祛风驱寒、舒筋活血、通络经脉,既治已病,也治未病,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。”
2016年,上游重庆;2018年,中游武汉;2020年,下游南京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多场座谈会,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领航,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守护一江澄碧。
2020年以来,长江干流水质连续3年保持Ⅱ类。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恢复向好……
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黄桂云至今难忘那一刻:2018年4月24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峡大坝左岸坝首考察。“你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,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。”得到总书记的肯定,坚守长江珍稀植物抢救保护一线20多年的黄桂云内心十分激动。
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理念,正在大江南北扎根生长。
贯彻发展理念 变革随江奔湧
在中国版图上,蜿蜒奔流的长江,如一条横贯东西的轴线,联结起锦绣中华。
“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、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”,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,深刻体现着发展和保护的辩证法。
贯彻新发展理念,一场深刻变革随着大江奔湧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,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、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、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、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”。
新旧动能转换,关键靠创新。创新潮涌,长江沿岸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,迸发强劲发展动能。
“2013年7月21日,星期天,中到大雨”─退休快十年的顾强生,一直保留着当年的这本笔记。
那一天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。码头上风大雨急,总书记捲着裤腿,撑着雨伞,边走边问:“内地港口是不是发展潜力很大,到东南沿海的集装箱多吗?”“60%是外贸箱,40%是内贸箱,内地港口很有潜力。”时任武汉港务集团总经理顾强生回答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,发展江海联运,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。按照总书记指明的方向,阳逻港如今已开通各类集装箱航线20余条,实现“航运向东入海、班列向西入欧”。
新时代的中国,新时代的长江。
通江达海,习近平总书记以全球化视野擘画新时代万里长江图:
深化向东开放、加快向西开放,统筹陆海开放,扩大沿边开放,打造横贯东中西、联结南北方的对外开放走廊,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……长江潮、中国潮、世界潮交融激荡,新时代长江气象万千。
人民保护长江 长江造福人民
人民生活幸福,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“国之大者”。万里长江见证,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一个也不能少”─
湖北省宜昌市许家冲村俯临长江,是“坝头库首第一村”。2018年的春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考察。笑声里,总书记对大家说:“看你们日子过得好,我高兴!”
“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,等不来、也送不来,要靠广大农民奋斗。”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,许家冲村的群众向着美好生活奋斗,从“移民村”变为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”,一年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,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8年增加近两万元……
万里长江见证,“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,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”─
2020年伊始,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,武汉保卫战打响。“武汉人喜欢吃活鱼,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”,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,走进社区看望居民,细致的叮嘱温暖人心。人民的安危冷暖,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放在心上。
万里长江见证,“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”─
几个月前,安徽省马鞍山市,陈兰香的劳务公司签订28.4万元的保安保洁服务合同,仅上半年公司合同金额已超去年全年。这个昔日的渔民“三姑娘”笑得合不拢嘴,上岸后的她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。
2019年,当地启动长江干流、重要支流渔民退捕转产。“靠江吃江”20多年的她和成千上万的渔民一起上了岸。上岸幹点啥?当时的她一片迷茫。2020年8月,习近平总书记到马鞍山市薛家洼考察,强调“长江禁渔也不是把渔民甩上岸就不管了,要把相关工作做细做实,多开发就业渠道和公益性岗位,让渔民们稳得住、能致富”。
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:“要增强爱护长江、保护长江的意识,实现‘人民保护长江、长江造福人民’的良性循环,早日重现‘一江碧水向东流’的胜景。”
弘扬长江文化 延续千年文脉
文化如水,水脉亦文脉。
“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,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,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。”“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弘扬好,延续历史文脉,坚定文化自信。”
一次次,习近平总书记凝望着长江,思考着长江,用心用情推动着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。2023年7月,四川广汉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,代表党中央祝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。熠熠生辉的器物,从长江、黄河流域文明母体中脱胎而来,令人思接千载。
“看过以后民族自豪感倍增,五千年中华文明啊,而且更期待着更长的中华文明的发现发掘。”习近平总书记感慨。
一部长江文化史,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,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,灌溉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。
位于苏州古城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,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。2023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,见到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建英。卢建英深研刺绣30多年。飞针走线间,一幅“太平鸟”图案栩栩如生。“这样一个作品,要花费多长时间?”总书记问。“有的要一年。”卢建英答。
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: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,表现出的韧性、耐心、定力,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。
通古达今,与时俱进是长江的品格。
望大江上下,习近平总书记指明历史的经纬:“千百年来,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,连接上下游、左右岸、幹支流,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,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。”
奔腾向海,开放包容是长江的胸怀。
在长江入海口的上海,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:“上海背靠长江水,面向太平洋,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”……
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,从共同富裕示范区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,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到同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统筹衔接……承载新使命,长江浩荡前行。
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之路,新时代的长江正奏响新的澎湃乐章。
(全文有删减,标题为编者所加)
相关内容本文由风暴平台编辑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
本文链接:http://jsczpa.cn/news/1936.html